娱圈哪位演员从来不演穷人呢?

台北定制西装-台湾定制

在娱乐产业中,演员扮演的许多角色会被观众认为是他自己,而演员自己也与他所扮演的角色联系在一起。其中一个因为总是扮演“霸道CEO”的角色而出名,虽然总是一个配角,但观众还是很喜欢他。他是“最贵气”的演员王耀庆,他昂贵的气也让他跟演穷没有机会,甚至演时拿的衣服都是私人定制的。

早年的经历王健林1974年出生于台湾台北,是家中的长孙。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最大的抱负就是赚很多钱。有一次,爷爷带他去打针,鼓励他说:“你要是不哭,我就给你5块钱。”王先生当时真的很沉默,他的爷爷给了他50元,这是他得到的第一笔“巨款”。王耀卿在《维纳斯》节目中也说过:“现在看这个节目的观众已经超过1亿了,一个人给我一元钱,我就有1亿多了。”初中毕业后,他考入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院形象传播系。毕业后,他在电视剧《水晶花》中首次亮相。在此期间,他也成为了舞台导演林郑月娥的常驻演员,与刘若英、林依晨、李新杰合作。

直到2011年遇到了导演滕华涛,凭借**《爱情不是痘》开始正式转向内地发展,他在剧中饰演的总统魏仍,凭借该片提名第31届公映**百花奖“最佳男配角”。或许是因为王耀青具有霸凌CEO的气质,他也在那之后,开始了自己的霸凌CEO之路。“上下”职场金领中的卢凡、“子女”职场金领中的闫道鑫、“小爸爸”中的“高冷精英”泰勒、“好先生”中的蒋浩坤等等都是这样的例子。尽管大多数角色在剧中的男二号,但他的力量并不比男主角,但这是他的性格,不争取不抢,所以他可以一直到今天,在他们自己的光和热。

定做西装,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从一个人的衣服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品味,而王瑶青是大多数成功人士的形象,西服自然成为了最佳标准的搭配。王也很注重细节。为了在电视剧中扮演专业领口的角色,他从自己的口袋里定制了40多套衣服,以及签名用的笔。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甚至可以把服装都准确把握,这就足以看出他为演员这个职业付出的代价了。即使他在生活中脱下了他的衣服,他仍然是一个迷人而高贵的公子,他的一举一动都散发着高贵的气息,令人向往。这种气质不是能够表现出来的,而是由内而外的。

结论,他出道已经20多年了,但他很少给人一种疲劳感。在他这个年纪,难免会被别人称为“油腻”,但他看不到那种“油腻”,那仍然是让人讨厌的优雅气质,以及他对角色和自己人生的思考。我希望他能给观众带来更多惊喜,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

香奈儿简介及详细资料

主要特色 香奈儿

无论是带有强烈男性元素的运动服饰(Jersey suit)、两件式的斜纹软呢套装(Tweed)、打破旧有价值观的人造珠宝、带有浓郁女性主义色彩的山茶花图腾,或者是Marylin Monroe在床上唯一的穿着——Chanel No.5,Chanel屡屡挑战旧有体制创造出来的新的时尚。香奈儿女士最特别之处在于实用的华丽,她从生活周围撷取灵感,尤其是爱情。不像其他设计师要求别人配合他们的设计,Chanel提供了具有解放意义的自由和选择,将服装设计从男性观点为主的潮流转变成表现女性美感的自主舞台。抛弃紧身束腰、鲸骨裙箍,提倡肩背式皮包与织品套装;Coco Chanel一手主导了二十世纪前半叶女人的风格、姿态和生活方式,一种简单舒适的奢华新哲学,正如她生前所说:“华丽的反面不是贫穷,而是庸俗”。

1971年1月,Coco Chanel去世,享年88岁。现任Chanel的主要设计师Karl Lagerfeld在1986年开始掌舵,他用新的手法演绎著细致、奢华、永不褪流行的Chanel精神。这位有着瑞典和德国血统、总是戴着黑色大墨镜的鬼才设计师最为人所称道之处正是他与Coco Chanel一样,充满才华却又流着离经叛道的血液。他在上任后的第一季就将长裙裙摆剪破,搭配鲜艳夸张的假珠宝首饰,震惊了整个时尚界,也将Chanel声势在这20年内推向另一个高峰。

Chanel的设计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她追求自由但是眷恋男人;她强悍独立但是却有十足的女人味。她的老家——法国中部的Auvergne——是个充满火山的贫苦地区,七十岁时她曾形容自己是“Auvergne唯一 一座不灭的活火山”;如今,放眼新人辈出、品牌繁复的流行产业,Chanel依然是时尚界一座永远不灭的活火山。

文化理念

香奈儿代表的是一种风格、一种历久弥新的独特风格,Chanel女士如此形容自己的设计,并不是思索接下来要做什么,而是自问接下来要以何种方式表现,这么一来鼓动将永不停止。热情自信的Chanel女士将这股精神融入了她的每一件设计,使Chanel成为了相当具有个人风格的品牌。

香奈儿

Chanel提供了具有解放意义的自由和选择,将服装设计从男性观点为主的潮流转变成表现女性美感的自主舞台。抛弃紧身束腰、鲸骨裙箍,提倡肩背式皮包与织品套装,Coco Chanel一手主导了二十世纪前半叶女人的风格、姿态和生活方式,一种简单舒适的奢华新哲学。

发展历程

加布里埃·香奈儿女士是香奈儿品牌的创始人,即便是对这个国际奢侈品品牌有诸多了解的人,或许对香奈尔女士的知晓也并不多,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品牌内涵来说,受其创始人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往往品牌创始人拥有何种性格以及态度,多数都会在自己的品牌上赋予一二。下面介绍一下香奈儿创始人香奈儿女士的故事。香奈儿生于1883年,是一对法国贫穷的未婚夫妇的第二个孩子。她的父亲是来自塞文山的杂货小贩,母亲是奥弗涅山区的牧家女。据说,香奈儿出生在法国索米尔;另一说法是生于法国南部山区奥弗涅。实际上,关于她身世的传说,历来众说纷纭,加之香奈儿至竭力回避和掩饰,就更使她的出身蒙上一层迷雾。香奈儿的童年是不幸的。她十二岁时母亲离世,父亲更丢下她和4个兄弟姐妹。自此,她由她的姨妈抚养成人,儿时入读修女院学校 (Convent School),并在那儿学得一手针线技巧。

在她二十二岁那年,即1905年,她当上“咖啡厅歌手”(Cafe singer),并起了艺名“Coco”,在不同的歌厅和咖啡厅卖唱为生。在这段歌女生涯中,Coco先后结交了两名老主顾,成为他们的情人知己,一名是英国工业家,另一名是富有的军官。结交达官贵人,令COCO有经济能力开设自己的店子。

1910年,Coco在巴黎开设了一家女装帽店子 (millinery shop),凭著非凡的针线技巧,缝制出一顶又一顶款式简洁耐看的帽子。她的两名知己为她介绍了不少名流客人。当时女士们已厌倦了花巧的饰边,所以 Chanel简洁、舒适的帽子对她们来说犹如甘泉一般清凉。短短一年内,生意节节上升,Coco把她的店子搬到气质更时尚(fashionable)的Rue Cambon(康明街区),至今这区仍是Chanel总部的根据地。做帽子绝不能满足Coco对时装事业的雄心,所以她进军高级定制服 (Haute Couture)的领域。

1914年,可可·香奈儿开设了两家时装店,影响后世深远的时装品牌"Chanel"宣告正式诞生。

步入上世纪二十年代,Chanel设计了不少创新的款式,例如针织水手裙(tricot sailor dress) 、黑色迷你裙(little black dress)、樽领套衣等。而且,Coco从男装上取得灵感,为女装添上多一点男儿味道,一改当年女装过份艳丽的绮靡风尚。例如,将西装褛 (Blazer)加入女装系列中,又推出女装裤子。不要忘记,在二十年代女性只会穿裙子的。 Coco这一连串的创作为现代时装史带来重大革命。Coco对时装美学的独特见解和难得一见的才华,使她结交了不少诗人、画家和知识分子。她的朋友中就有抽象画派大师毕卡索(Picasso)、法国诗人导演尚.高克多 (Jean Cocteau)等等。一时风流儒雅,正是法国时装和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1914年Coco开设了两家时装店,影响后世深远的时装品牌Chanel宣告正式诞生。

提起Chanel,经典的山茶花、5号香水、斜纹软呢料套装、菱格纹金屈链皮包、黑头双色鞋、人造珠宝等清晰地映入脑海。它不但是时尚最举足轻重的品牌,ChanelStyle更成为社交场上名女人优雅时髦品味的象征。创办人Gabriella“Coco”Chanel女士一生的崛起、名利、成就、遭遇都与男人有不解之缘,男装也带给她无穷的创作灵感。那些男装帅气与舒适的元素塑造了女性极度的优雅秀气,改写了女装历史。顾客对Chanel这个品牌的迷恋很大程度上是对CocoChanel女士的致敬,也是一种精神面貌的投射。所以,聊Chanel化妆品之前,得先聊聊ChanelStyle与CocoChanel本人。12岁时,因母亲去世、父亲离家出走,GabriellaChanel被送到孤儿院,连登记的姓氏也被错写为Chaznel。她在这里却磨炼出一种紧坚韧的个性,并学会了缝纫。因在咖啡店驻唱“Quiqu'avuCoco”(有谁看见了Coco),从此被暱称CocoChanel。

可可·香奈儿

1910年,Coco在巴黎开设了一家女装帽店子 (millinery shop),凭著非凡的针线技巧,缝制出一顶又一顶款式简洁耐看的帽子。短短一年内,生意节节上升,Coco把她的店子搬到气质更时尚(fashionable)的RueCambon,至今这区仍是Chanel总部的根据地。做帽子绝不能满足Coco对时装事业的雄心,所以她进军高级定制服 (Haute Couture)的领域。

1914年,Coco开设了两家时装店,影响后世深远的时装品牌Chanel宣告正式诞生。 

巴黎仕女。短厚呢大衣、喇叭裤等等都是Coco Chanel战后时期的作品。或者只需讲战后Chanel风格一直保持简洁而贵丽,多用Tartan格子或北欧式几何印花,而且经常用上花呢 (eed)造衣,舒适自然。

Coco Chanel1971年逝世后 ,德国名设计师Karl Lagerfeld成为Chanel品牌的灵魂人物。自1983年起,他一直担任Chanel的总设计师,将Chanel的时装推向另一个高峰。还有一处有趣地方堪可提及,就是品牌创立了接近九十年,从未造过一件男装,直至2005/2006 的秋冬系列才造了几件男装上市而已。2019年2月19日,香奈儿艺术总监卡尔·拉格斐在巴黎去世,享年85岁。

特色系列 NO.5五号香水

Chanel的NO.5号香水,让5成为香水界的一个魔术数字,代表一则美丽的传奇。

香奈儿香水

5是香奈儿女士的幸运数字,当时巴黎香水界的名鼻ErnestBeaux研制了几款香水样品,香奈儿女士在众多香水样品中,选择了第5支香水,而Chanel No.5香水的发表日,恰好在5月25日,与Chanel第5场的时装发表会同时举行。1953年,ChanelNo.5成为第一个使用电视打广告的香水。

No.5是Chanel的第一瓶香水,在1921年推出的CHANEL No.5是第一瓶款合成花香调香水,灵感来自花束,融合了奢华与优雅,且表现出女性的勇敢与大胆,完全打破了当时香水的传统精神。香奈儿女士崇尚简洁之美,她希望以简单而不花俏的设计为最初诞生的香水作包装—长方体附以俐落线条的香水瓶, Chanel No.5的黑色字眼呈现于白底上。

从玛丽莲·梦露那件著名的睡衣—Chanel No.5诞生以来,Chanel的香水始终以高贵优雅的形像深入人心。1956年,还成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收藏。直到今天,Chanel No.5依然稳坐世界销售冠军的宝座。

香奈儿邂逅女士香水

香调:花香调

前味:风信子,白麝香

中味:香根草,粉胡椒,茉莉,柑橘

后味:广藿香,鸢尾,琥珀

香奈儿眼镜

香奈儿眼镜也继承了香奈儿品牌的一贯传统,香奈儿眼镜款式的精心设计可从其细节上的雕琢,创新的技术及卓越的线条、轮廓上清楚的看出;除了高雅的标志外,眼镜本身也以鲜明的轮廓及前卫的设计和颜色吸引大众的眼光。在每款香奈儿眼镜架或者太阳镜上都有明显的点缀著香奈儿的标志,时刻向世人显展示佩戴者的品味与身份。唯美设计与精良制造技术相结合的艺术品。年轻化的镜框,设计融入时装的性感流利线条,令人有焕然一新的感觉。细数香奈儿的经典潮流,眼镜总是重要的一环,细而轻巧的镜框,流线型的设计,愈发陪衬佩戴的人的眼眸。

香奈儿小黑裙

黑色其实是诠释优雅的辞汇。小黑裙(Little black dress,通常缩写为LBD )享有百搭易穿、永不失手的声誉,因此顺理成章地成为女士们衣橱里的必备品,也是服饰史上影响最深远的设计之一。

香奈儿小黑裙

1926年,香奈儿女士第一次发布了她的小黑裙。这就便赋予了女性一种全新的自由,来展现传统既定规范外的另一种女性美。 “女人一心想着所有的色彩,而常会忽略了无色彩。她认为黑色与白色一样,凝聚了所有色彩的精髓。它们代表着绝对的美感,展现出完美的和谐。

香奈儿女士在1926年发布她的黑色小礼服,这个时机可谓选择得相当完美,因为一战给欧洲社会带来的暴风雨般的改变,就为小黑裙创造了机会。在它面世后,人们用最好卖的美国汽车的名字来称呼它,叫它Ford裙。这样看来香奈儿小黑裙的受欢迎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尽管之前也有黑裙,但香奈儿创造的款式、廓型是彻底地前所未有。卸去了战前的大帽、窄裙摆和极致的装饰,香奈儿小黑裙长至膝盖,带着几分帅气的纤细;而且,它所需要的配饰也是越少越好。

香奈儿小黑裙通常设计简单,因此配饰成为小黑裙的一个看点。珍珠、胸针、胸花、腰带等都成为给小黑裙增色的小要素。出产经典小黑裙的香奈儿品牌的创始人coco chanel女士喜爱珍珠配饰,并且她从来不会只戴一条珍珠项链出门。

王国的国花

山茶花是香奈儿王国的国花。它娇柔精致、纯净无瑕、极为优雅,毫不张扬的形态,令香奈儿女士钟爱一生,更凝聚了她对美、魅力和简约的期望。香奈儿女士将脆弱、转瞬即逝的山茶花转化为创作的一部份,让它因此得以永恒。山茶花最初作为贵族男士前襟的装饰出现在服装设计中。1930年代,香奈儿女士以一朵山茶花让小黑裙焕然一新。自1960年起,从最简单的白色绢花到纷繁多样的服装配饰,山茶花开始四处绽放。21世纪伊始,香奈儿高级珠宝将山茶花作为众多系列中最重要的作品主题,亦是缘于香奈儿女士对山茶花的偏爱。今时今日,Lemarié山茶花及羽饰坊与Guillet花饰坊的手工匠人们,以巧夺天工的独特技艺完成每朵山茶花的制作,完美体现著香奈儿高贵优雅的独特品味。

香奈儿山茶花 双色鞋

1957年,香奈儿女士更以男式休闲鞋为灵感来源,推出了一款与传统大相迳庭的双色鞋。黑色鞋尖令女性的双足显得更纤细灵巧,米色鞋身和后系带与肌肤融为一体拉长腿部线条,鞋侧加上松紧带更加贴合舒适。这些极具巧思的创新元素使香奈儿双色鞋成为伟大的设计,时至今日,尚有众多品牌从中汲取灵感。

J12系列腕表

真正的经典就是走在时代之前。J12是一艘在国际赛船史上赢得无数荣耀的帆船,它代表的是优雅、精准和勇气。从这艘帆船的传奇历史中汲取灵感,香奈儿J12系列腕表由此得名。 2000年,香奈儿将高科技精密陶瓷经久耐用的特性与香奈儿永恒优雅的气质巧妙融为一体,推出了第一款黑色的J12腕表。2003年,白色J12问世,这款闪耀着纯白光泽的腕表,卓越出众,引领当代制表美学。2011年,香奈儿再度创作出划时代的J12 Chromatic钛陶瓷腕表。时至今日,J12系列已具备超过60种款式,其中包括镶嵌珠宝、哑光设计等,更囊括了众多专业技术功能。无论如何变化演绎,简练、现代的香奈儿J12腕表,始终是制表领域的典范之作。

2.55手袋

“我要走在时代的最前端!”香奈儿女士如是说。她为传统的手拿包加上背链,让女性得以解放双手。1955年2月,第一款菱格纹手袋诞生,2.55手袋也因这个日期而得名。香奈儿的经典2.55手袋完美融合视觉魅力和实用功能,成为顶级精品的象征。皮穿链、菱格纹、微笑口袋、原创方扣……每一处精致细节都成为不可复制的时尚典范。其中最小的一个口袋是特别用来放置一支香奈儿唇膏,因为香奈儿女士不涂唇膏绝不出门。2012春夏巴黎时装周上推出了轰动一时的呼啦圈造型单肩包,让大家看到了另类的时尚。

香奈儿手袋

嘉柏丽尔·香奈儿对许多事物都有她自己的见解。她曾说:“要想不可取代,必须与众不同。”她的特立独行,塑造出了一种难以复制的人格魅力;而她的创作,也体现了这种绝不“人云亦云”的独特。浪淘尽多少昙花一现的设计,然而香奈儿的服饰和香水,堪称经典之作,获得世界级艺术馆和全球无数消费者永久典藏。

创始人

香奈儿女士是香奈儿品牌的创始人,即便是对这个香奈儿香水国际奢侈品品牌有诸多了解的人,或许对夏奈尔女士的知晓也并不多,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品牌内涵来说,受其创始人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往往品牌创始人拥有何种性格以及态度,多数都会在自己的品牌上赋予一二。下面介绍一下香奈儿创始人香奈尔女士的故事。

可可·香奈儿

香奈儿生于1883年,是一对法国贫穷的未婚夫妇的第二个孩子。她的父亲是来自塞文山的杂货小贩,母亲是奥弗涅山区的牧家女。据说,香奈儿出生在法国索米尔;另一说法是生于法国南部山区奥弗涅。实际上,关于她身世的传说,历来众说纷纭,加之香奈儿至竭力回避和掩饰,就更使她的出身蒙上一层迷雾。香奈儿的童年是不幸的。她十二岁时母亲离世,父亲更丢下她和4个兄弟姐妹。自此,她由她的姨妈抚养成人,儿时入读修女院学校 (Convent School),并在那儿学得一手针线技巧。

在她二十二岁那年,即1905年,她当上“咖啡厅歌手”(Cafe singer),并起了艺名“Coco”,在不同的歌厅和咖啡厅卖唱维生。在这段歌女生涯中,Coco先后结交了两名老主顾,成为他们的情人知己,一名是英国工业家,另一名是富有的军官。结交达官贵人,令COCO有经济能力开设自己的店子。

1910年,Coco在巴黎开设了一家女装帽店子 (millinery shop),凭著非凡的针线技巧,缝制出一顶又一顶款式简洁耐看的帽子。她的两名知己为她介绍了不少名流客人。当时女士们已厌倦了花巧的饰边,所以 Chanel简洁、舒适的帽子对她们来说犹如甘泉一般清凉。短短一年内,生意节节上升,Coco把她的店子搬到气质更时尚(fashionable)的Rue Cambon,至今这区仍是Chanel总部的根据地。做帽子绝不能满足Coco对时装事业的雄心,所以她进军高级定制服 (Haute Couture)的领域。

步入二十年代,Chanel设计了不少创新的款式,例如针织水手裙(tricot sailor dress) 、黑色迷你裙(little black dress)、樽领套衣等。而且,Coco从男装上取得灵感,为女装添上多一点男儿味道,一改当年女装过份艳丽的绮靡风尚。例如,将西装褛 (Blazer)加入女装系列中,又推出女装裤子。不要忘记,在二十年代女性只会穿裙子的。 Coco这一连串的创作为现代时装史带来重大革命。Coco对时装美学的独特见解和难得一见的才华,使她结交了不少诗人、画家和知识分子。她的朋友中就有抽象画派大师毕卡索(Picasso)、法国诗人导演尚.高克多 (Jean Cocteau)等等。一时风流儒雅,正是法国时装和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1914年,Coco开设了两家时装店,影响后世深远的时装品牌Chanel宣告正式诞生。

香奈儿(Coco Chanel)成名后,遇上俄国作曲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 Igor) ,伊戈尔带着妻子与年幼的孩子们,到法国表演《春之祭》。《春之祭》在当时而言是前卫的舞台艺术,法国人不接受,伊戈尔怀才不遇。伊戈尔的创作受到勇于创新的香奈儿赏识,她不但资助伊戈尔继续创作,也让伊戈尔与他的妻小搬到豪宅与她住在一起。伊戈尔的太太疾病缠身,美丽独立性感的香奈儿近水楼台,与伊戈尔这名有妇之夫发生不伦之恋…… 伊戈尔妻子心如刀绞向丈夫说,她每天早上醒来,总是嗅到一股腐烂的味道,刚开始还以为是室内的花朵,最后发现原来是自己的身体一寸寸在腐烂。也因为她的这番话,伊戈尔后来在与香奈儿缠绵时,内心充满挣扎。寄人篱下的伊莲娜带着孩子离开香奈儿的豪宅时,写的信也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对香奈儿说:我很尊重你的慷慨,不过无法尊重你的道德。

香奈儿

除了时装,Chanel也在1921 年推出ChanelNo 5香水,女星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作代言人的No.5香水瓶子是一个甚具装饰艺术 (Art Deco) 味道的玻璃瓶。而“双C”标志也让这瓶香水成为Chanel历史上最赚钱的产品,且在恒远的时光长廊上历久不衰,至今在 Chanel的官方网站依然是重点推介产品。

三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Coco Chanel把她的店子关掉,与相爱的纳粹军官避居瑞士。1954年,Coco重返法国,Chanel东山再起,以她一贯的简洁自然的女装风格,迅速再俘虏一众巴黎仕女。短厚呢大衣、喇叭裤等等都是Coco Chanel战后时期的作品。或者只需讲战后Chanel风格一直保持简洁而贵丽,多用Tartan格子或北欧式几何印花,而且经常用上花呢 (eed)造衣,舒适自然。

品牌代言

妮可·基德曼 ,美国歌手、著名电视、**明星,2003年因影片《时时刻刻》获75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

奥德丽·塔图 (Audrey Tautou),法国著名女演员。2001年以**《天使爱美丽》获得瞩目。2000年曾以《维纳斯美女沙龙》获得第25届法国凯撒奖最佳新人女演员。代表作有《达文西密码》《巴黎拜金女》《漫长的婚约》等**。并在2013年,担任第66届坎城**节开闭幕式主持人。

香奈儿

凯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1985年3月26日出生于英国密德塞克斯郡,英国女演员。凯拉·奈特莉在孩童时已经开始其演艺事业。2003年在迪士尼**《加勒比海盗》中担任女主角走红。2005年主演改编自简·奥斯汀小说的同名**《傲慢与偏见》,并获得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2007年与詹姆斯·麦卡沃伊合作剧情片《赎罪》,获得第65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提名。2012年与导演乔·怀特三度合作《安娜·卡列尼娜》。2013年主演音乐**《歌曲改变人生》。2014年参演《模仿游戏》,并获得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提名。2015年参演的《绝命海拔》在中国上映

芭芭拉·帕尔文 (Barbara Palvin),匈牙利模特新人,在2011春夏时装周中,芭芭拉·帕尔文为香奈儿、薇薇恩·韦斯特伍德、伊曼纽尔·温加罗、罗威等17个品牌走秀,其中包括United Bamboo和Valentin Yudashkin的开场。虽然芭芭拉·帕尔文在2010秋冬秀季才初次登上T台,但是凭借在2011春夏时装周中的稳定发挥,以及2010年频频登上时尚杂志大片的出色表现,芭芭拉·帕尔文已经跻身最新的Top 50 Models排行榜,排名第40位。

中国代言人周迅 ,在2011年正式成为Chanel girl的周迅,被称为是“年轻的可可·香奈儿与芭蕾名伶Zizi Jeanmaire的综合体”。这位在演艺圈与时尚界都风靡的it girl将香奈儿的各种经典元素穿搭自如,玩味出极具现代时髦的style,谁能否认她的精灵气质呢?

香奈儿的经典元素千鸟格,红色颇为抢眼。短款的西装样式,周迅用它来搭配带有绅士气质的黑色长西装,这种混搭方式着实让人耳目一新,也将周迅随性洒脱的气质完美呈现。

Chanel白色西装,在缝合处的金属装饰让它更显大气高档。一身拼接连衣裙搭配这件白色西装,宛如端庄娴静的名伶,此时的周迅真美。

全球形象代言人Anna Mouglalis 。对于香奈儿这次的展览,她尤为喜爱。当晚 Anna Mouglalis身着CHANEL 2011-12秋冬高级定制服系列羽毛裙亮相。

2012年10月9日报导,法国著名香水品牌香奈儿日前做出其创立91年来的一个出奇举动:为其产品选择男性代言人。该公司邀请好莱坞巨星布拉德·皮特为其旗下最有名的产品系列No.5做代言,代言费高达700万美元(约合4400万元人民币)。

行业排名

2016年5月,福布斯公布2016年度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香奈儿位列第80位。

2016年8月10日,Brandwatch?Analytics对各大奢侈和时尚品牌信誉指数进行分析评估,香奈儿得到396分位列第1位。

2018年5月,福布斯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榜发布,香奈儿排名第87位。

公司事件

台北时间2020年3月19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香奈儿宣布公司已经停产,并将逐步关闭位于法国、义大利和瑞士三个国家的生产基地,关门时间为两周。

台湾有哪些风俗?

台湾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的省份之一,据截至1998年8月的统计,已达2181万多人,加金门、马祖的人口,总数为2186万多人。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约为7.31‰。 平均每平方公里586.83人。台北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1万人。人口密度超过了广东、四川等省份。

台湾人口分布的特点是西密东疏,全岛人口多集中在西部平原。西部平原一共17个县市(台北、高雄、基隆、台中、新竹、嘉义、台南7个市和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云林、嘉义、台南、高雄10个县),面积为18,710平方公里,占全岛面积的52%;而人口则占全岛总人口的86.1%。

中部和东部多是丘陵和山地,共有5个县(南投、屏东、台东、花莲、宜兰),面积17,063平方公里,约占全岛面积的48%,人口只占全岛人口的13.9%。

台湾同胞绝大部分为汉族。约占全省人口的98%。1946年以前,他们中的80%左右祖籍福建,其中以漳(州)、泉(州)人为最多;约20%祖籍广东,以梅(县)、潮(州)人为最多。故全省通行闽南话。1949年前后自大陆去台湾的人则各省都有。少数民族占人口的2%,约40万人左右。

台湾原住民分为平埔族和高山族。平埔族又分为蛤仔难、凯达格兰、道卡斯、拍则海、巴拔埔拉、巴布萨、洪雅、西拉雅等八族。分布于北部和西部平原及沿海。明清时代的大陆汉族移居台湾,多居于西部平原和东、北、南部沿海平地,与平埔族杂居。平埔族已与汉族融合,生活与文化都接近汉族。据统计:平埔族1943年有62,119人,80年代有约10万人。

台湾的少数民族同胞因受历代统治阶级的歧视和压迫,其经济、文化的发展,长期受到阻滞。迄今有些地区的高山族同胞仍过着半耕半猎的生活。高山族同胞勤劳、豪放,能歌善舞。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杵舞”,音节铿锵,优美动人。

台湾居民信奉宗教相当普遍,其中佛教、道教的信徒最多,约占全省人口的1/3。天主教、基督教居次,约占全省人口的3%。另外还有部分居民信奉回教、天理教、轩辕教、大同教、理教等。在民间还有白莲教、救世教、一贯道、真空教等各类会道门组织的活动。高山族中还保留一些原始宗教。全省各类教堂和寺庙甚多,平均每4.5平方公里就有1座,将近各类学校总数的1倍。

台湾的普通话很普及,它不仅是官方语言,在社会上也成为通用语言。但在民间,广泛应用的是“福佬话”即台湾的闽南话。早期的大陆移民主要来自闽南,特别是漳州和泉州。他们在台湾杂居之后,泉州音与漳州音逐渐形成一种“不漳不泉”的闽南话,即福佬话。它吸收了高山族语言和日本语的一些语汇及语法,因而福佬话已与福建的闽南话有些不同。

客家移民来自广东省的三个地区,客家话也有三种语群,即“四县”(属于旧嘉应州的兴宁、五华、平远、蕉岭等四县使用的客家话)。“饶平”(属于旧潮州府的饶平一带使用的客家话)。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民族文字。有些民族有相似的基本语汇,但互不相通。他们的语言属于南岛语系,又称印度尼西亚语系。可分为三大语团,即

(1)泰雅语团:包括泰雅语、赛德克语。

(2)曹语团:包括曹语、卡那布语。

(3)排湾语团:包括排湾语、鲁凯语、卑南语、阿美语、布农语、赛夏语、雅美语。高山族语音的音系,各族都有а、i、u、e、o五个元音,辅音20—23个不等。

台湾岛内特色民族技艺

(一)南管戏与南管乐

广义的“南管”指中国南方语系的音乐。但在今天台湾所保存的南管戏,即专指闽南语系中最古老的戏种——“梨园戏”。主要流行于泉州、厦门一带,后来传到台湾及闽南华侨较多的南洋各地,有近500年的历史。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贴、外七行,故又称为七子班,或七色、七脚戏。由成人扮演者叫做大梨园,童伶扮演者叫做小梨园。基本曲调为南管音乐,宛转悠扬,曲牌名称也多与南北曲相同,因此被认定是宋、元南戏的遗音。伴奏所用乐器,可分弦、管及打击乐三部分。

南管乐,又称五音、南音、弦管、郎君乐,其内容分为:(1)指——是可唱的套曲,在歌词边附有琵琶指法谱。但如今只供演奏而不唱,现存套曲48套。(2)曲——属散曲的歌曲,附有南管工尺谱,现存数目超过千首。演唱方式采用上四管(即洞萧、二弦、三弦、琵琶),歌者居中,执节(拍板)保留汉代“相和歌”的遗风。(3)谱——器乐的清奏部分,现存16套。演奏方式被认为保留了唐代“大曲”的遗风。

(二)北管戏与北管乐

北管戏与北管乐是指中国北方语系的戏剧,又称“子弟戏”(因多为农村子弟的业余戏团而得名),也称“乱弹戏”(来自乾隆时的“花部”腔调)。其唱腔基本上是“板腔体”,唱词多采七字或十字句型,但有新旧两派之分:“福禄”(或福路)为旧派,保存了梆子腔的系统,主奏乐器为壳仔弦(椰胡)。“西皮”为新派,为皮黄腔系统,主奏乐器为吊鬼子(京胡)。

(三)山地民歌

从民间音乐学的角度来看台湾山胞的民歌,是一大宝库,不但在人类歌唱的历史上,提供了具体的例证,而且还发展出令人惊异的复声或和声合唱技巧。

(四)福佬系民歌

演唱方式属于单音的曲调唱法。因产生地区的不同,各有代表作,如西部平原的“草蟆弄鸡公”、兰阴平原的“丢丢铜仔”与恒春地区的“思想起”。

(五)客家系民歌

指由广东与嘉庆州为主的汉族移民民歌。客家住民多分布于桃园、新竹、苗栗与高雄屏东的丘陵地区,通常以山歌或采茶歌,与福佬系的小调相比美。

(六)皮影戏

皮影戏的产生约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于台湾流传也有两百年,发祥地为高雄县,盛行于清初,俗称“皮猴戏”。演出时间多为夜晚,舞台高约丈余,前台张挂白布为幕,后置灯光,把皮影投射在布幕上。皮雕人像高约一尺到一尺半左右,是用兽皮揉成半透明状,再雕刻人形、上色,涂上桐油,以增加其透明度,然后磨平而成。头部可调换、影人精雕细琢,人像本身就是一种工艺品。剧团的组成很精干,有主演、助演、歌唱者各一人,乐师约4人。

(七)布袋戏

布袋戏也称掌中戏,同样是从福建传入。由主演者舞弄木偶,作戏剧化表演、舞台如一佛龛,称为“彩楼”,为了装运上的方便可以分解。传统式的舞台,高约5尺,深约1尺,戏偶则高约1尺,观赏范围大概为台前的20尺之内。后来,又进行了改革,木偶比传统布袋戏木偶大了三倍。据传,布袋戏有3个派别:(1)南管调——泉州移民传授,重文戏,高雅。(2)北管调——漳州移民传授,重武戏,神奇。(3)潮调——潮州移民传授,唱腔高扬,戏路与南管相同。

(八)悬丝傀儡戏

悬丝傀儡戏据说产生于西汉,到了宋代,技艺发展到高峰,影响所及还扩大到后代在舞台上由人所扮演的戏剧,其举手投足,不无关系。此剧种传到台湾后,分为两派(1)北派以宜兰为中心,很少越过新竹以南。演出时间多为神庙落成、开庄祭土、七月普渡、或在灾祸发生之后的敬天谢神。(2)南派以台南为中心,很少越过嘉义以北。演出时间,除农历正月初九的“天公生”及民间的结婚或酬神外,很少是为娱乐而表演。木偶长约一尺七寸。一个完整的戏班,应备有72个头,36个身子,代表72地煞,36天罡,寓包含宇宙所有精灵之意。有4个戏箱,两个装木偶,两个装乐器及工具,空箱可权充坐椅。“前舞台”占四分之一,是表演区,“后舞台”为工作区。演出人员也分前后场,前场至少要有2至3人,负责搬演。演员皆为家庭成员。最重要的仪式,是主持“出煞”;后场主要的任务是配乐,约4至5人,大多非家庭成员。这种戏禁忌颇多,充满神秘色彩。

(九)宋江阵

宋江阵原为国术的团体表演,配以锣鼓伴奏,后来因地方治安情况不好,乡镇多有自卫组织,地方土绅乃延师训练子,配以108人,一喻36天罡与72地煞。现在已缩小至36人为一团,在迎神赛会上表演。

(十)工艺

台湾的工艺种类繁多,不胜枚举,其特性为:(1)以实用为目标,在纯朴中表现了美。(2)或为无名工匠之作,当时不被认定为专门的学问,但却是丰富经验与精巧技术的产物。(3)造形单纯,但不单调。(4)是手工艺品,但同一项目的产量并不少。(6)能反映自然环境与时代背景。

传统的民间重要节庆

(一)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俗称“开正”,乃岁首之日。古代相传,以12种动物配合60甲子纪年,开正为亥终子初时分,家主陈列香案贡品,参拜天地及祭祖,开启正门,俗称“开财门”,燃放爆竹,意为除旧布新,再行“贺正”,由幼辈向长辈拜贺,俗称“拜年”,由家主分赠岁钱,俗称“压岁钱”,礼毕全家共进早餐,老幼全穿新的衣服,走向吉方,曰“出行”。并带香烛礼品,到庙宇进香,企求平安康乐。

春节前夕称为除夕,民间也极重视。全家团聚共享佳肴美酒,有长夜不眠习惯,称为“守岁”。同时,还有张贴春联、饮春酒、迎春接福等习俗。

(二)灯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灯节,俗称“元霄节”,俚语说:“十三点灯起,十五上元冥”。灯节的前几日称“放灯”,最后一日称“谢灯”,又称“三花灯”。此日家家悬灯结彩,竞放花火,并贡奉元宵水果,设置香案,举家朝拜。夜间举行灯会,龙狮齐舞,实在热闹。近30余年来,台湾各地多在寺庙中举办花灯展览,灯型制作,争奇斗妍,更有电动花灯,人物栩栩如生,尤为好看。

(三)清明

古代称清明节为“寒食”。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时代(公元前650年),为纪念晋文公时功臣介子推三月五日被烧而定。是日,民间思念子推,因子推于火,不忍举火,冷食一月,后渐减为三日。至今冬至后105日,预作干粉为冷食,谓之禁火,因定寒食日为清明节。清明扫墓习俗流传甚久。1927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定清明节为民族扫墓节,以纪念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

(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俗称“五月节”,又称“诗人节”,起源于公元前229年5月5日为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而故招魂。民间于正午时分奉供粽子醴酒祭祀祖先,用艾草、蒲菖插置门首,或煮水沐身谓可避邪驱暑,并在河滨举行龙舟竞渡,风雅之士雇舟放棹中流,吟诗饮酒,观赏龙舟,俗曰“游江”,以此悼念屈原。

(五)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俗称八月节,家家在庭院奉贡水果,月饼,对空朝拜,俗称“拜月娘”。祭毕全家分食月饼,赏月纳凉。各戏院也应景演出“嫦娥奔月”等戏剧。风雅之士会聚一堂,猜迷射虎,谈艺敲诗,饮酒取乐,名为“赏月会”。亲友邻里以月饼相赠,谓之送“送节礼”。

中秋称为秋节,以其当三秋之中,故得中秋之名。中秋之名自周朝开始,中秋玩月,起于唐代,而食饼赏月,则始于宋朝。

(六)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古有吃糕、饮酒,登高、赏菊之风俗。1966年,台湾当局公布,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为“老人节”。

台湾的风俗习惯衣食住行

台湾自从明末清初福建、广东人民大规模移居开垦,才逐步被开发。日本殖民者虽然挖空心思实行民族同化,但遭到台湾同胞的顽强抵制。国民党迁台又有大批大陆人员来到台湾,所以台湾汉族同胞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许多与大陆基本相同,一般保持着闽、粤地区的特征。

(一)衣食住行

1、衣饰。以往乡村男女多穿汉服。中年以上的妇女喜着长衫,或短衣短裤;老年人喜着青黑色衣衫或香云纱;日本统治时期西装革履开始流传到乡村,几十年来已相当普及。城市妇女有的穿旗袍等民族服装。目前,青年人多穿西装或港衫西裤。乡村男女则常戴斗笠或裹毛巾,以蔽风日。

2、饮食。台湾居民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节日喜庆时,多用鸡鸭等丰盛酒菜宴请客人。台湾居民都嗜酒,祭祀神明,宴请客人,必备良酒。春夏之交,秋冬之际,多以中药炖煮动物性食品以提神补身。菜肴多用味精、砂糖等调味。酒楼饭店经营川粤、京、津、苏、浙、湘、闽等地风味饭菜。高山族同胞目前生活水平还较低,有些仍以芋头、甘薯为主食。

3、居住。台湾的房屋造型,大体可分为中、西、日式三种。中式为平房,多是闽南式样,有一条龙、辘轳把、三合院、四合院等。以浊水溪为界,农村村落,北部为散居型,南部为聚居型,大多建在山凹近水处,以避风沙。西式多是楼房,从前都是砖造,近年来大多改为钢筋水泥。日式则在平房内铺以“榻榻米”。市镇房屋多属西式,随着近年来工商业的发展,新式公寓住宅迅速增加,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住房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仍有许多人居住在简陋斗室。

4、行走。目前,台湾最普及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摩托车。近些年来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的数量增加,比较方便,私人汽车大量增多。出租汽车普遍于市镇。有不少的客车备有冷气。但大部分农村地区仍交通不便,河流多的地方尚需帆船、舢板,山区无路可走,只能沿山路登攀跋涉。

(二)婚丧喜庆

1、婚嫁。从前,台湾的婚礼规矩较多,同姓不婚,婚嫁有大娶(明媒正娶)和小娶(招婿或半招嫁)之别。一般需经议婚、订婚、完聘、迎亲四个阶段。结婚年龄,一般男不超过30岁,女不超过25岁。目前已由媒人介绍改为自由恋爱,花轿改为汽车,到法院公证结婚。但是台湾婚礼的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使许多青年人背上沉重的包袱。在农村,有部分人乐于集体结婚。高山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多是幼年时由父母做主,所以婚后常有离婚现象。

2、丧葬。葬礼同大陆相近,父母后,当夜要由儿女守灵,全家举哀,供饭一碗,焚纸钱,并为者赶制寿衣,同时走亲告友,购进棺木,然后祭祀。祭罢,子女扶尸就殓,仃柩室内,早饭供奉“孝饭”并轮流啼哭,然后择日出殡,出葬队列如长龙,亲朋送至近郊,孝男叩谢辞行。然后用货车运棺木至墓地埋葬。目前,火葬已相当普遍。台湾一些地方设有殡仪馆、火葬场及公墓,有的佛教寺、塔也奉存骨灰。

3、生育。妇女生了孩子,必须告诉亲友,名为“报喜”。满月时,则以红蛋分赠亲友、邻居,以示吉利。孕妇分娩至满月,称“做月子”,一月以内多以麻油猪肝为副食。外祖父母在满月、四月、周岁时,必须送衣服礼物给婴儿。台湾重男轻女比较严重。生男不论弥月、周岁、16岁,都举行隆重的仪式,而生女则大为简化甚至不举行仪式。近30年来,台湾当局推行“家庭节育计划”,提出的口号是“两个孩子恰恰好”、“女孩男孩一样好”。

4、寿庆。台胞喜欢过生日。男女成人后,每逢诞辰,都由家人准备素面、香烛等举行简单庆祝仪式。一般从50岁时起开始称寿。60岁为下寿,70岁为中寿,80岁为上寿,90岁为耆寿,百岁为期颐。每逢寿期,由子孙发起庆祝,邀请亲朋,颇为隆重。

(三)礼赠禁忌

1、禁以手巾赠人。从前,台湾民间丧家在办完丧事后送毛巾给吊丧者,用意在于让吊丧者与者断绝来往。所以,台湾有“送巾,断根”之说,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若赠人手巾,即不禁令人想起不吉利的丧事与断绝、永别之意。

2、禁以扇子赠人。扇子价廉易碎,用于夏季扇凉,一到秋深天凉,即有“秋扇见掮”,意即太绝情,用完后就被甩掉,狠心抛弃。台湾民间有俗语:“送扇,无期见”,即基于此种心理。恋爱的青年男女赠送扇子表示快冷的意思,说明心不诚,因此,千万不要以扇子当礼物赠人。

3、禁以剪刀赠人。剪刀属伤人的利器,其含有“一刀两断”、“一剪两断”的意思。赠剪刀会使人有不怀好意之感。所以,切勿以剪刀赠人。

4、禁以雨伞赠人。台语“伞”与“散”同音,若拿伞来赠人,犹表送“散”给对方之意,且台语“雨”与“给”同意。“雨伞”与“给散”同音,难免会引起对方误解。

5、禁以镜子送人。因为镜子容易打碎,“破镜难圆”。还有好象嫌人丑陋,让人家照镜子好好看看自己的意思。

6、禁以钟送人。因为“钟”与“终”同音。送钟会使人想到“送终”,易引起友人的反感。

7、禁以甜果送人。甜果即年糕,是台湾民间过年祭拜神明祖宗时的必备之物,但在丧家守孝时严禁蒸食。因此,如以甜果赠人,会使受赠者联想家里发生了丧事。自然要忌讳。

8、禁以粽子赠人。台湾民间丧家习惯上既不蒸甜果,也不赠粽子。如以粽子送人,会被误解为把对方当丧家,故此也在忌讳之列。

9、禁以鸭子赠人作“月肉”。“月肉”是指分娩一个月以内的妇女吃的肉。她们吃的“月肉”通常是是麻油鸭、猪腰仔、猪肝等“热性”食物。鸭子属“冷性”,她们不宜吃用。并且台湾有“鸭硬嘴闭”、“七月半鸭仔,不知期”等俗语,若以鸭子作为贺喜礼物,会使人联想到不祥的兆头。

台湾特色的祭奠活动

作为一个移民社会,祖先崇拜、叶落归根的观念是台湾人所共有的,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台湾,家家户户都供奉着祖先的灵堂牌位,凡有重大事件或节日,都必须先祭祖问安。而续祖谱和传统的祭祖仪式等,仍在台湾民间一代一代地传继着。

台湾民间在岁时节庆一般都要举行各种祭典活动,数目之多实在惊人。据不完全统计,每月各种祭典都在15种以上,农历正月多达47种。台湾民俗中的祭典活动主要有孔子、妈祖诞辰祭典,上白礁谒祖祭典,城隍爷出巡祭典,中元节普渡祭典以及郑成功祭典等。

(一)孔子诞辰祭典

至圣先师孔子在台湾民俗信仰中,地位相当特殊。早期祭孔大典分春秋两季举行,后改在每年农历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日举行,并将这一天确定为教师节。台湾全岛共建有十二座孔庙,最大的一座是位于台北圆山动物园西面的“台北孔子庙”。祭孔大典这天,要举行隆重而庄严的仪式,不仅学校的师生都要参加,各级的政府官员也要全部出席,以示尊师重教。

(二)妈祖诞辰日祭典

农历3月23日为妈祖诞辰日,妈祖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居民信奉的水神。相传妈祖常往来于海上,解危救难,因此航海的人都信奉她,称之为保母。清康熙三十三年,一位名叫树壁的和尚从福建蒲田县的湄州奉妈祖神像渡海来台,并在北港建立了一座小寺奉祀妈祖,从此妈祖在台“安家”。由于台湾四面环海,大陆居民渡海移民台湾时,多觉受到妈祖的庇护,而且台湾有许多人以捕鱼为业,因此信仰妈祖的人很多。现在全台的妈祖庙总计达383座,其中以北港的朝天宫香火最为旺盛。每年农历3月23日是妈祖的生日,从正月起,信奉妈祖的善男信女,便纷纷从全台各地涌入北港的朝天宫,掀起盛大的为妈祖过生日的进香活动。

整个进香祝寿仪式庄严、隆重、热闹非凡。香客们满心虔诚,长途跋涉前来进香,祭品堆积如山,香烟缭绕,鞭炮声不绝于耳,酬神戏目让人目不暇接。进香的最高潮是农历3月19、20日北港妈祖绕境这一天。上午9时整,人们抬着妈祖神舆,在震耳的鞭炮声中,开始一年一度妈祖绕境巡行的盛大庆典活动。妈祖在“千里眼”将军和“顺风耳”将军的护驾下,绕行于北港镇的大街小巷,神舆所经之地,家家户户门户大敞,摆出供品,燃放鞭炮,以驱邪逐怪。巡境队中,狮阵、宋江阵、大鼓阵、八家将等,各自摆开阵头,表演拿手好戏。由各商业团体、邻里承租的各式艺阁,也游行街头,古装的、时装的、静态的、各式各样的艺阁,令人眼花缭乱。进香的人、看热闹的人把庙前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

年年妈祖过生日,岁岁祈求保平安。这一古老的祭典活动,成了台湾下海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台湾省所祀“妈祖”庙宇,共有300多所,神座系由福建省“分身”恭迎到台。奉祀的主要庙宇有云林县北港镇朝天宫、马公天后宫等。一般家庭及舶户均有贡奉。台湾有“拜妈祖,怀故国”之民谚。

(三)上白礁谒祖祭典

白礁系指福建省泉川地区同安县的白礁乡,上白礁就是前来大陆白礁之意,表明了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军民后裔,借遥拜福建白礁乡济宫祖庙,以缅怀大陆历代祖先。

每年农历3月21日,位于台南学甲镇的慈济宫,都要举行规模宏大的上白礁谒祖祭典。一方面追怀大陆上的祖先;另一方面遥拜福建省同安县白礁乡的慈济宫祖庙。这个祭典从郑成功来台到现在,连续300多年,从未间断,充分显示出中华民族饮水思源不忘本的精神。每年此时,众多的香客、僧侣和游客齐集这一小镇,人数多时超过20万,真是热闹非凡,盛况不衰。特别是1981年阴历3月21日举行郑成功收复台湾320周年盛大谒祖祭典时,有10万人参加。

每到祭典的这一天,在外做事或读书的学甲人,都尽量赶回镇上,将慈济宫内保生大帝的神像迎送到将军溪畔当年登陆地点,遥祭大陆故土。学甲人把这一祭典视作无比重要的大事,全台各地的保生大帝信徒也千里迢迢抬着神轿、拿着盖伞,敲锣打鼓来到学甲镇参与祭典。

现在,台湾当局为了配合这个祭典活动,保存民间迎神赛会中的民俗技艺,以及招揽旅游观光客,特意举行全台艺阵比赛,使得这一活动规模更加盛大,成为全台引人注目的、最为壮观的祭典活动之一。

(四) 城隍爷出巡祭典

祭祀城隍爷,是中国传统民间信仰活动之一。每年农历5月13日,是台北霞海城隍爷诞辰,有盛大的城隍爷出巡活动,俗称五月十三大拜拜。

台北霞海城隍爷是清代淡水厅的县城隍,于道光元年由福建同安奉请来台,其信徒众多,祭典特别盛大。城隍爷出巡时,先举行请神仪式,就是把城隍爷及配祀各神像请出,安放在神辇里,然后出发。出巡先列中有南北管乐队、舞狮队、艺阁、信徒,加上参观的民众有几十万人之多,凌驾台湾其他祭典盛会。因此台湾有一句俗话:“五月十三人看人”。

台湾人认为祭祀城隍与其它民间信仰一样,对安定民心、劝人行善、促进旅游有一定功效,所以这种几十万人聚会娱乐的民俗活动仍然盛况不衰。

(五)中元节普渡祭典

农历的7月15日,俗称“中元节”,又名“盂兰节”、“鬼节”,是民间祭奠祖先之魂的日子,也是道、佛信徒一个极重要的节日。在这个大节日中,台湾农村家家户户要杀猪宰羊,准备极为丰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及阴间鬼魂,企望“普渡”众生与亡灵。

在台湾,最普遍的传说是:每年农历7月1日凌晨,地府开鬼门,让所有在阴间受苦难的鬼魂,能回阳间探望生前的老家和后世子孙,阳间的人们统一在7月15日,为所有鬼魂举行大拜拜,让鬼魂享宴一番。到7月30日,假期结束,这些鬼魂重返阴间。

普渡当天点燃高高挂起的灯笼,以便指引到阳间的鬼魂前来聚集。若是邀请水里的鬼魂,就得“放水灯”。台湾的水灯通常糊成小屋形状,钉放在香蕉叶茎上,里面插上一根蜡烛。放水灯的活动,过去在台湾极为普遍,规模也很盛大。但现在保有这个仪俗的只有基隆、新竹新埔和桃园一带了,其规模和声势更是大不如前。过去家家户户杀猪宰羊,而今大量的牲礼已为鲜花素果所取代。今天只有在少数的村镇里,才能看到较完整的祭拜仪式。

至今仍保持中元祭典的村民说,“普渡”祭典不会在他们那里消失,他们认为:敬鬼神、祭祖先,原就是中国人的传统,大拜拜也能给平时忙忙碌碌的亲友、乡人一个聚在一起的机会。因此,中元普渡以其中国农民特有的民俗结合佛教、道教的宗教活动,还在台湾各地香烟缭绕、举灯膜拜中延续着。

此外,台湾同胞还有许多与大陆基本相同的传统节日。现在仍盛行的一些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扫墓祭祖、端阳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赏月吃月饼等,即使在日本统治时期,也从未中断过,仍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

盘点女明星们的婚纱,看看谁的最贵最漂亮

结婚是一个人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既然这么重要,肯定就是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好好操持这些事。明星也算是普通人,也要结婚,自然就更加下功夫了。再者,明星可是高收入人群,他们在婚礼上面的花费要比我们普通人多得多,明星穿上婚纱的场面自然也就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下面就让我带大家回顾几位明星的婚纱照。

吴奇隆刘诗诗两人相差16岁,本身自带仙气的刘诗诗穿上婚纱以后非常的好看。刘诗诗的婚纱非常的梦幻。而且我们知道刘诗诗和吴奇隆的婚礼是在大海边举行的,尤其是是身穿一身洁白的婚纱,站在海边真的有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而且婚礼上的那套婚纱是纯手工定制。而且据你们所知,这套婚纱是20个工匠,一共花了500多个小时才全部完成的。

周杰伦和昆凌他们的婚纱照非常的梦幻,隔着照片都能感受到贵族的气息。两人置身于欧式建筑物与自然美景之中,描绘着王子和公主相遇、相爱的故事。周杰伦和昆凌是在巴黎拍的婚纱照。除了巴黎,他俩还去了德国天鹅堡和布拉格的查理大桥取景。昆凌与周杰伦于2015年1月18日在英国举行婚礼,昆凌的婚纱由黎巴嫩设计师为其定制,价格大约40万元人民币。

陈晓陈妍希这对有着姓氏相同的一对明星夫妇,在结婚的那一天真是亮众全场,羡煞旁人,结婚当天,陈晓上演浪漫求婚仪式,不仅在法国塞纳河租下了一艘游船向“姑姑”求婚,游船上铺满了温馨甜蜜的玫瑰,还十分用心的用3D打印给陈妍希做了一尊小龙女“姑姑”的塑像,真心都体现在行动上。在庄严而又神圣的婚礼现场,双陈夫妇立下结婚誓言,互敬互爱,终成眷属。

这张是杨颖的结婚婚婚纱照,黄晓明抱起杨颖在肩头上,这绝对的男友力啊,杨颖的这件婚纱裙超级好看,抹胸的设计看上去很性感,领口的设计也是很特别,身上的蕾丝设计看上去非常的唯美,修身的设计更好地突出杨颖得好身材,鱼尾包臀是的设计显得臀部更丰满,托底使得设计超级美,后面的裙摆也是超级仙的哦,再加上黄晓明的西装看上去是不是更美了,看他们超级幸福的样子。 2015年10月8日,黄晓明与Angelababy在上海举行婚礼,Angelababy身着高级定制婚纱,高贵典雅,婚纱价格将近百万元人民币。

高圆圆与赵又廷于2014年11月28日在台北举行婚礼,高圆圆的婚纱由知名品牌高级定制,价格约为20-40万元人民币。

周迅与高圣远于2014年7月16日在杭州公布婚讯,周迅身着高级定制系列礼服作为婚纱,价格将近70万元人民币。

徐若瑄与李云峰于2014年6月29日在巴厘岛举办私人婚礼仪式,徐若瑄婚宴穿着在美国订制的白色婚纱,价格约在10-20万人民币之间。

唐嫣和罗晋非常有缘分,俩人合作了特别多的剧,也是演了特别多的情侣,在我们看来,他们是很般配的一对,而到最后,也终于是在一起了,替他们感到高兴,唐嫣终于是找到了那个满眼是她的男孩。她穿的这件婚纱特别磅礴,裙摆毛茸茸的,还特别长,而罗晋也很会找角度,直接是躺在了她的婚纱上,这样的画面好唯美,被他们甜到了,希望这样的幸福也可以传递给我们。 唐嫣的婚纱在我的记忆里真的就是超大摆啊!据说这款婚纱MikealD的团队花了5600个小时,纯手工打造,而糖糖本人更是亲自参与到了设计当中。